全本小说网 > 明朝奋斗史 > 307.第307章 阜成门下的故事

307.第307章 阜成门下的故事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明朝奋斗史 !

    公元1612年,万历四十年,晴天。

    很多有心人会知道这一日朱明去了一趟兵部右侍郎杨应聘的府上,但是没有人知道在里面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朱明从杨府出来的时候,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显然的除了他自己别人是不可能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出了杨府,外面的日头也渐渐的偏了下去。

    杨府门口,眼前的街道上并没有多少人,朱明领着左建业和许林的锦衣卫慢慢的走在空旷的街道上。

    “你先回衙门里吧。”

    回身,朱明对着身后一直紧跟着自己的锦衣卫百户许林说了一声。毕竟自己现在没有实质性的官职,身边要是总带着锦衣卫里的人的话难免还是会遭人构陷的。尽管,朱明觉得自己可能并不会怕这些东西,但还是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纠葛的。

    许林先是有些迟疑,后又看看朱明身旁左建业肯定的眼神,便也就放下心来,带着自己的几名手下向着朱明施个礼后,便分开向着锦衣卫衙门过去。

    “这世道,好人越来越难做……”眼看着许林等人已经走远了,朱明这才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是随口的说着还是对身边的左建业说的。

    说完,也不管左建业有没有话要说,便自顾自的埋头朝前走去。

    庞大的北京城每一天的物资需求量都是难以计算的,即使是生活在当下的官府中人,也难以说清这座巍峨巨大的城市一天里究竟是需要多少的能量。在北京城众多的城门里面,阜成门在长久的使用中渐渐的被称之为‘煤门’,而这也正是因为北京城庞大的物资需求中的煤炭需求都是从西边的阜成门进城的。有着这样的称号也是说的能够理解的,从有历史以来,中原地区的煤炭大多便是在山西一带挖掘的。阜成门的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记之。‘梅’与‘煤’谐音,每当北京城北风呼号,漫天皆白,烘炉四周之人皆赞:“阜成梅花报暖春”。

    今日这阜成门外,如同往日一般热闹非凡,众多的拉着沉重的货物的马车缓缓的通过城门外的盘查然后进入到黑洞洞的城门洞里面。

    对于能够在阜成门外当值,整个京营中的将士都有着一般无二的认识,那边是能够得到比在其他地方多得多的油水。那些腰缠万贯的大煤商,动辄就是价值上万两银子的煤炭运送进北京城里。而相对于加之庞大的煤炭来说,这些商人给予守卫城门的将士们的好处就根本不值一提。

    这一段时间在阜成门外当值的同样是京营中的一支队伍,百户长小心的将身子躲进城门边上的棚子里面,身处在京师重地没有人会相信随便什么时候都会有敌人出现在你的面前。站在外面的士兵也大多没有多少的精神,唯有出现大队的运送煤炭的车队过来的时候,这些人的双眼中才会冒出一股浓浓的贪婪的神采来。

    一队每辆马车上都悬挂着绣着一个河字旗帜的车队缓缓的出现在阜成门外,这样的车队和前后无数的车队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每段时间都会有固定的车队固定的人员和煤炭从阜成门进入到城市里面。

    然而,当城门下的士兵们看到那面很是普通的河字旗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的提醒却立马全部来了精神,不多的时候就连之前还一直躲在棚子里面的百户长也悄然的出现在城门下面。

    城门内外没有人会对这些士兵有这样的反应而感到诧异,就像是一切都是正常不过的样子。

    但也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就只是这面河字旗便能够在这座城市里面轻轻松松的招呼出众多当朝大员来,就算是身着绯袍的正三品的官儿也是有的,更是听人说这家车队甚至是认识尚书级的人物。

    而这家河字旗的老板,在整个山西也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要说整个山西哪个人是最有名的,那边是这家河字旗的东家河家。

    这个河老板小的时候十分的穷苦,后来一直在山西打拼,直到现在成为北京城最主要的煤炭供应者,这中间发生的事情在山西更是被流传出众多的版本来。但是这样的一个老板,也一直是心系着家乡的建设,出钱修路出钱架桥,只要是能够出钱的地方绝对不会少了这个人的身形。

    此时阜成门下的百户长很是诧异,因为自己竟然在这一次河字旗的车队前面看到了一名极其年轻的青年男子。男子长得眉清目秀身材修长,一袭牙白色的长衫轻轻的套在身上,竟然没有被身后众多黑黝黝的煤炭沾染到一分半毫。

    但是,百户长自己这些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山西的河老板是有着这样的以为公子的,可是现在眼看着那男子身后跟着的两名竟然是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摆出的气势显然的就是这支车队的主事人啊。

    面带着不解,百户长不由的便轻步走到了众多士兵的前面,那边河字旗的车队也已经是到了城门下面。

    “将军辛苦了。”

    百户长脸上还挂着之前的不解,但是眼前的车队已经是缓缓地进到了城门里面。河字旗的车队是没有人会去检查的,这时候百户长才察觉到自己的手中像是多了什么东西,不由的低头一看却是一叠子小面额的银票,皆是十两十两的面额。百户长不由的心中一叹之前的那男子很会做事,这时候也不再多想就已经是忙着伙同自己的一种手下将手中的银票给分了。

    北京城中,朱明像是没有目的一样缓缓地走着路,左建业却不敢有丝毫的分心,只能全神贯注的感应着周围可能发生的危险。

    说到底的,朱明其实是很羡慕北京城的这些数量最多也是最普通的百姓的,这些人的生活虽然每一日似乎都是在重复着前一天的样子,但这样又有什么不好的呢?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没有了黑夜里的生死相搏,这样的生活其实才能够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